13
2013
09

整理:继续很黄很暴力

  继续很黄很暴力的话题,今天转帖两位老师的博客,二位的观点正式我一开始就担心的问题,网友大肆恶搞“很黄很暴力”可能是处于对CCTV某栏目的意见也或许就是为了玩耍,但是伤害的却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两位老师分析的很深刻,首先是王小峰老师的:

是谁很黄,很暴力?

(有小部分删节及修改)

带三个表 @ 2008年01月08日0:45
 

  一个叫张◇◇小学生,13岁,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的时候,对着镜头说了一句现在的网站“很黄,很暴力”
......
  事情既然从CCTV引发的,那我们先从CCTV说起。这个新闻我没看,其实根本不用看,看了这么多年CCTV,还不知道他们的路数——就是编导或制片人希望听到一句他们想听的话,用诱供的方式逗出被采访者说出这句话。如果仔细分析,每句话都可能有代表性,但要看你怎么说,看你把什么当成重点。你看做电视的人都这样,采访一个人可能录像一个小时,但最后用的时候可能就几句话,选择这几句话很讲究的,被采访者必须说出编导和制片人的心声,比如张◇◇小朋友就做到了,然后掐头去尾,断章取义。其实央视的记者完全可以上各大门户网站,把页面打开,对着电脑屏幕拍一些很黄很暴力的页面,但是他们为了更有震撼力,一定要把一个未成年人揪出来对着镜头说这句话,而且说得那么精辟、深刻。这五个字充分体出了中央电视台的伪善新闻价值观,同时也暴露了所有中国人都习以为常的传统——意识不到保护未成年人。

  让一个未成年人站出来说一些与她关系不大的话,并且还要承载着某种道义上的东西,CCTV真缺德。是的,如果让我或者宋祖德老师说这样的话,大家一定以为是在恶搞,让一个单纯且未成年的小姑娘说这样的话,就很有杀伤力,足以让人们反思互联网,这是央视编导和制片人的想法之一,想法之二是这样做可能获得更多的道德分数。

  事实上,我没有看到反思,我看到了暴力,我没有看到央视获得什么道德分数,却看到了他们的无知和不负责任,虽然中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里面没有规定未成年人不能接受媒体采访,但是从未成年人保护的角度出发,也该慎之又慎,甚至我认为,CCTV把张◇◇的名字打出来都算侵犯她的隐私。土摩托为他第一次上电视感到骄傲和自豪,他也是在13岁左右的时候上电视,他自豪的是参加了“智力竞赛”,20年后,张◇◇作为一个成年人在回顾她第一次上CCTV的情景,是否会觉得是个噩梦呢,会有土摩托这样的自豪感吗?

  网民们拿这件事去说事,去恶搞,也都忽略了一个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识(他们又能有什么意识呢)。可见,对未成年人保护在中国是长路漫漫。而众多网民狂欢式的恶搞,实际上在伤害着一个未成年人的心灵,她的图片遍地都是。他们图的是过瘾,比如很兴致勃勃地宣称这五个字是今年第一条流行语,当然这个小朋友不是你女儿或你侄女。

  中央电视台、众多网民、张◇◇的父母都忽视了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识。我们的青少年的成长已经很不健康了,看看87.65%“独一代”心灵的扭曲,再看看教育的毒害,在互联网时代,知识越多越弱智。对未成年人再不想点办法保护,大概就完蛋了。我想,类似张◇◇这样的孩子在成年人无意识下受到伤害的事情有很多,人们真的习以为常了,所以才有“CCTV很黄很暴力”的事情发生。

  曾经有个朋友让我把她的一个亲戚(10岁左右的小孩)的博客链接加在我的博客上,被我拒绝,首先,我觉得让未成年人开博客本身就是家长该慎重考虑的事情,是否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其次,我绝对不能容忍在我的博客里为未成年人的博客做链接,因为我担心会有很多人去伤害未成年人;再次,中国的互联网和中国电影一样都面临这样的一个问题:内容该分级。比如新浪网站,我一直是把它当成色情网站来看,就是把男盗女娼和仁义道德完美结合在一起的那种门户网站。当然,其他网站也好不到哪里去,有一个算一个。这就好比把妓院开在超市里面一样,谁都能看到。如果网络不分级,好多问题都解决不了。有了分级制,至少可以加强公众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识。成年人,怎么都好说,而未成年人,怎么都不好说。

再看另一篇同样也很深刻的。

记得是在林达的某篇文章中曾说,在判断什么事情该不该干的时候,美国人最常说的是合法与不合法,而中国人最常说的是对与不对。通常情况下,法律只是道德的下限,或者说是多元价值观念都能接受的共同底线,因此,这种中美差异表现出来的是,中国人更愿意依据自身所持有的价值观来指导行为,而美国人则更愿意使用多元价值观所共同接受的法律底线来约束自己。很显然,前者更多地与价值观念相对单一持久的传统社会相关,而后者则更多地与价值观念相对多元变迁的现代社会相关。

既然法律往往是道德的下限,按理说,中国人以自身价值观为准绳,行为想来要比美国人普遍来说更高一些才对,但以事实而论,抛开传统乡土社会不论,至少进入到现代化进程以来,事实是正好相反的,中国人在公共领域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水准,要远低于美国人。我觉得,这其中的一条原因就在于,在不得不告别价值观相对单一稳的传统状态只后,中国人并没有学会如何在多元价值观并存的条件下共处,因此,在价值观多元的情况下,由于缺乏这样一条共同的底线,常常就会因为某种特定价值观的驱使,而做出比可能的共同底线约束下更糟的事情,比如,为了爱国,就泼人之粪,损人之墓。这样,就以更高的名义,做出了更坏的举动。

这次对一个13岁小女孩的行为,也是这个问题,虽然这样干的人,大多与我的价值观更相近,但我还是不能接受。因为我以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可以而且应该成为不同价值观的共同底线,成为一个不因价值观的不同而突破的最后防线。因为,谁都未成年过,谁也都可能有未成年人子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应为中国人最可能的共同底线,在这一原则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应无条件。

因次,我不赞同北风老兄,这个事情既然发生在一个未成年人身上,那么,一切的公开批评就必须立刻将她的个人因素屏蔽掉,这没有任何借口可言,张MM这个具体的人必须立刻绕过,而代换为“某女生”,在这个意义上,王老版上照片而不处理同样是极其错误的。至于那个利用未成年人强暴全国人民的垃圾机构的垃圾节目的垃圾作法,再怎样的谴责都是不为过的,但是,对这种以未成年人为工具达到自己目的的垃圾做法的反击,却恰恰应该而且必须不以未成年人为工具,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仅在道义目标上,同时也在程序上全面战胜他们。

 

 

« 上一篇下一篇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