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自己又老了一岁,23岁!从18岁进入“成年人”队伍的那天到现在,已经过了五年。
五年前的那天起理应自己独立生活,但至今还是在花爹妈的钱,这也是至今最让自己没底气的事情。生活一步步走了下来,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这样如流水般的日子带给自己的究竟是什么?毕业、找工作、实习什么时候才能安安稳稳的生活?
还记得去年的这个时候几个关系要好的同学给我过生日,那时的感觉很好,而一年之后的今天却是难以想象的寂寞,这一年来改变的除了时间真的是还有太多。
当然,也有值得开心的事情,早晨起来,看到我写的第一篇报道终于登上了《吉林日报》。记者,我喜欢的职业,但我总是还要被BOSS选择选择。希望自己能够幸运的成为一个记者,下个月能过个记者节(估计是没机会再过教师节了)。明年北华十年校庆的时候能回去做个报道。
晚上的时候和多年前的一个朋友吃了个饭,又第一次坐进了江畔的一家咖啡厅,“小资”了一回。回到家里,老妈给我买了一块豆腐大的蛋糕,虽然是过于甜腻,但总算也是有了生日蛋糕。不过,还没许愿,在还有一个小时就要结束这个23岁生日的时候,我许下愿望,能够尽快有个自己喜欢的工作,有个稳定点的收入。哪位神仙姐姐帮我实现吧。
最后,把我那篇“豆腐泡”大小的稿子贴在下头,留个纪念吧。
万余户得“房助”
本报讯 (实习记者 张继伟 记者 苏红玫)吉林市区现在已有10912户“双困”家庭在廉租房制度的照顾下,解决了居住问题。
使经济困难、住房困难这些“双困”居民得到住房保障,是吉林市政府今年的十件民生实事之一。为将实事办好,市房产局对此项工作做了多项改进。
首先,补贴标准更切实际。去年,每户每月的补贴是一律100元。今年根据人均住房水平、经济承受能力、住房状况,结合人口结构等因素综合考虑,他们把住房补贴调整为每户最少补贴50元,最多补到200元。
其次,入户调查细致入微。他们将审核后的房屋租赁补贴申请人在媒体公示,请各界群众监督;还会同各区廉租住房工作责任部门,对提出申请的部分低保户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入户复查,共走访了50个街道,184个社区,有效地控制了非保障对象进入保障范围。
服务上门,体恤百姓。新华街道的宋秀兰因病丧失了劳动能力,丈夫多年前去世,儿子正在读书,重重困难使她连每月几十元的房租都拿不出来。廉租房政策实施后,社区主任主动找到了她并帮她提交了申请,不到两个月她就领到了补贴款。
10912户双困家庭享受到了廉租住房政策,占到了吉林市双困家庭总数的91.4%,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应保尽保比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