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一个旁白者
江小鱼
经济学有什么用?这恐怕是研习经济学的人不能避开的一个问题。
很多人受传统之中“经济”此词带有的经国济世含义所影响,固执地认为经济学是一种能使国家强大、人民富裕的学问,就如经济学奠基之作、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这个书名一样。
窃以为,这本翻译过来完整中文名称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的书,严复译为“原富”是比后来的“国富论”更为体现翻译的信雅达境界的。原,是探源,是追寻,是找原因。而“国富论”容易望文见义出“使得国家富裕的理论”这样的含义。这点看似细微的差别,实际却体现了对经济学是否真正把握。
或许是受了传统中类似张横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样格言的影响,经济学的功利性争论一直没停止过。一些人总会认为,经济学要有良心,要去关注世间的不平等之事,要多为穷人说话,包括那些被迫到工厂打工的农民、那些买不起房子的低收入者。他们也因此发明了各种各类的词汇,比如穷人经济学,道德经济学。
另一些观点则认为,可以通过传授经济学知识,让人们头脑更为冷静、决策更科学,让政府思维更加谨慎、行为更为明智,从而直接或者间接影响这个社会。
这些观点,综合起来,是认为经济学对改造这个世界,使得它更公平更美好,能派上用场。
然而,类似这样的认识,是有悖于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的。说简单一点,经济学仅仅是在一个自私人假设上的一系列逻辑推理,并且这些推理能被事实所检验。因此,尽管可能有些败兴,还是要说,经济学本身不负担着任何富国强民的责任,亦更不会对什么道德良心负责。并且,经济学假设人是自私的,并且是理性的。因此,它只能分析人有某些行为,是因为受到一些约束条件的影响,同理,能推断在某些约束之下,人会有怎样的选择。那种认为它能够指导人们干什么和怎样干才好的观点从根本上是错误的。
可以说,经济学的唯一功用就是作为一个旁白者,去告诉观众,里面发生了什么和为什么会发生,旁白者是修改不了剧情的。它可以告诉你,韩国限制农产品进口的贸易保护政策,导致国内农产品价格高企;可以告诉你,工会其实是一个利益团体,它保护不了底层的工人,并且如果没有政府支持,它很难维持下去;还可以告诉你,物价被限制在市价之下,想得到该物品,就需要加上其他的代价。并且物价只由供需决定,和成本无关。还可以说,经济学有一点预测功能,能告知你假如政府通过最低工资政策,底层工人会比以前更难找到工作;如果政府大搞福利经济,更多的人就不想干活。
但是,它不能教育韩国的农民,叫他们去支持自由贸易和全球化,叫他们不应为别人反对贸易保护政策而去游行;不能教育工人,跟他们说工会其实保护不了你们,所以不应加入工会;同样也不能教育政府,叫他们慎搞福利经济。它只能判断当事人的行为,而不能进行指导。
如果说经济学一点用处也没有,你可能会失望。但事实的确如是,即便伟大如辞世不久的米尔顿•弗里德曼教授,在晚年总结的时候还是说,他的影响力为零。
需知,弗里德曼教授无论在学术还是公共政策领域,都功勋卓著。他创立了货币主义理论,提出了永久性收入假说,197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曾担任尼克松总统和里根总统非正式顾问,主持过十集的公共电视教育片《自由选择》,抨击政府干预经济,向公众宣传经济学知识。
被认为是二十世纪影响最大的经济学家,说他自己的影响力是零,这不是谦虚,而是基于对经济学的深刻认识。
当然,知道经济学对这个世界起不了什么作用,不要过于沮丧,这起码说明你已经真正理解了它,也从而能知道形形色色的观点的荒谬之处。那些对经济学的社会效用寄予厚望的人,他们如果不是别有居心,就是错得一塌糊涂。经济学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越俎代庖去试图改变这个社会,至于社会风气、道德良心甚至占卜算命这类问题,还有其它的学科在呢。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