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电影的英文译名和中文名看起来没有什么关系,今天上映的《不止不休》是The Best is yet to come——最好的还在后头,而当年的《我不是药神》译为Dying to Survive——为生而死。
我能把这两个电影建立起联系不仅因为他们都是真实事件改编而来,更是因为这两部电影在情感基调和论理思考上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
前几天偶然间在网上看到一句话,其中的滋味非常值得咂摸——“大家都说不好的人,未必是坏人;大家都不敢说不好的人,肯定是坏人”。这句话不难理解,但它妙就妙在这么好理解的道理,我们却未曾想过。
《不止不休》讲的是一心想要圆记者梦的青年在调查新闻线索中偶然发现了乙肝代检的黑中介,作为一名实习记者,他在报道即将头版发表的最后一刻,选择撤回稿件,而后为亿万乙肝病毒携带者发声反歧视。他的报道引发了强烈反响,而后国家出台法规肯定了近一亿人的平等就业、就学权。
电影中的一个角色说:80年代制定的东西,拿到现在来讲合理么?
——这个东西,在你我这些未身在其中的人看来,或许一直是“没有觉得哪儿不合理”,而已!
——这个东西,对他们那些身在其中的人来说,是“没想过不合理”可却是让人时刻感到很“窒息”!
谁来打破这个困局,是“药神”也是“不止不休”的那人。他们认为:这个世界有哪件事儿能和我们一点关系没有呢?他们打破了这个困局,他们的经历一点不亚于为生而死(Dying to Survive)
我和电影主角一样,小时候有个当记者的梦,记事儿之后是因为爸妈上班走了,在家陪我度日的只有一台收音机,上中学之后,我觉得“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件非常酷的事儿。再后来《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和《南方周末》点燃了我的事业理想,以至大学毕业后的一段时间我都混迹于媒体当中,真的当上了记者。遗憾的是,短短一年多的从业经历中,我不是调查记者,更没有坚持当记者。理想屈服于苟且,这让我感到很遗憾。前几年偶然间和某国字头媒体记者聊天得知,全国范围的调查记者已屈指可数。这从新闻频道的经典段子“你幸福么?你满足么?”以及今年大家都觉得三一五晚会没啥看头的共识中都不难看出——这同样让我觉得很遗憾。
有的人板起面孔经常讲“不要说那些负面的,要正能量”,我是不以为然的,有些话我们可以不说,但事情总归是存在的 。
有些人想把那些事儿说一说,我相信有相当的人是想问题能够解决,让情况变得好起来,这也就是The Best is yet to come的目的(最好的还在后头)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