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问题的问题》终于上映了,与当下票房动辄几亿的商业片比起来,这个电影或许收益可能要惨淡得多,但看完整部影片不禁让我一身鸡皮疙瘩,这剧情太他喵的现实了!
和某些自称真影迷的人相比,我这样的伪影迷或许无法从专业的角度对节奏、基调等等进行论断,我只想说,令我惊恐不安的是,这部电影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当中只问了这么一个问题:股东皆达官显贵的农场,风调雨顺并未遭灾,大家全都其乐融融,却为什么连年亏损?!答案没有说出来,答案却在每个观众的心里。
说实话,观后我甚是惶恐!!!我之惶恐在于,该片原著于1943年,距今已70多年,我们成立了新的国家,我们一次又一次改革,我们跨了世纪,然而发生在树华农场的事情却还在我们身边,丁务源们依然活得八面玲珑,混得风生水起;秦妙斋们仍然大有市场,跳梁不疲;尤大兴们还在试图做出些改变,但结局还是那个结局……
看到一些媒体在为这部影片宣传造势的时候打出了“90后职场教科书”这样的题目,我更害怕了,我真不敢想象,一辈辈的职场新人都以胜利者丁务源为模范学习,我们的社会将会变成什么样子!错把讽刺当成榜样,这样的引导我真的无话可说!
回到电影中来:对于树华农场的亏损,大家都很奇怪,我来试着用经营企业的思路捋一捋:农场坐落于山清水秀之地,风调雨顺的年景肯定大大的丰收呀!看来这生产环节应该说没啥问题;股东皆达官显贵,关系网畅通,农副产品的销售一句话就能解决——营销环节也应该问题不大;农场有祖祖辈辈的农民,有专职的会计……组织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齐全,按理说这样的企业问题不该太大,怎么就会亏损?我们身边很多企业不也就这么亏损了么?
两个多小时的黑白影片没有什么波澜,它默默的讲述树华农场的日常,期间的场景我们太熟悉了……工作的时候打牌应该么?上班的时间到了还在睡觉应该么?单位的财产偷偷的拿走了应该么?拿着单位的资源去交朋友这样做对么?专业对口、一丝不苟的人VS只求经营关系天天不务正业的人应该要谁?这些问题单独拿出来问答案都很简单,这些问题放在现实当中又是那么的复杂——这些问题真的不能够成为问题!
答案明摆着,事情也明摆着,丁务源对这些事情都算不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于农场职工的监守自盗他作为主任都可以算是纵容,他拿着农场的资金去给老爷太太们买礼物办寿辰,他带领着农场员工搓麻将打牙祭……真真的营造了一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其乐融融场面。不过,报表上亏空的窟窿就像一张诚实的嘴不会说假话。股东老爷不能看着亏损坐视不管呀!聘请能人,寻求改革发展之路这步棋下得时机还算好,在我看来,新来的主任专业对口,一丝不苟的尤大兴具备了做好农场领导的基本条件,但他却窝窝囊囊的就被赶走了。这又怪得了谁呢?开除下岗职工断了人家的“活路”,立下规矩让懒散惯了的人们不再“舒服”,撵走欠租金的“全能艺术家”把人给得罪了,这些事情干得“糊涂”呀!这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在中国即使是搬动一张桌子,移动一个香炉,也会被弄得头破血流。在所有人眼中尤大兴这是咎由自取。怪得了谁呢?到底是谁真的咎由自取,我觉得这也真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
正如有的朋友吐槽脑子是个好东西,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一样,我们认为清晰得不能再清晰的是非黑白,在一些人的眼里和心里却是整整倒过来的……
放眼我们的身边,谁的周围没有丁务源们?我记得有那么一次,我的一个朋友接触到了那么一个人,该人在我看来岗位技能完全不具备不说还天天开小差溜出单位办私事儿,神奇的是朋友评价她很“NICE”,过不久还真是机缘巧合,朋友调职过去,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他给出了天壤之别的评价,看电影的时候我真是直拍大腿,这丁务源和那个人简直一样一样的。感慨过后,我一寻思,我们现实不光有丁务源,丁务源头上还有大丁务源——他们对于丁务源们的不务正业不仅视而不见更是帮着遮掩粉饰……这真是处处皆人情,有人的地方就有树华农场啊!
曾几何时,我真的想做一个尤大兴,然而尤大兴们的生活总是不能过得舒服了,70多年一直如此,并且在可预见的将来也将会是如此,这就好像是一个大自然的规律不能改变。我累了,我不再做尤大兴,我只能让我心里的尤大兴睡着——既然无法让这个环境改变得好些,但至少别让自己做那么个添砖加瓦使得我们的环境变得更恶心的人。尤大兴睡了,《不成问题的问题》就像窗外那么一记半夜的雷声,虽然把尤大兴唤醒,但电影过后,翻了个身又睡了……
《不成问题的问题》还好有这么一场梦!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