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随身听发展简史。。

20世纪80年代,索尼(SONY)与飞利浦(PHILIPS)共同制定的CD(Compact Disc)格式虽然具有完美的音质,但作为随身携带的音频设备,CD随身听碟片的尺寸较大,而且不可檫写,便携性和用户对音源的自主选择等方面都不太理想.作为随身听始祖的索尼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开始探索一种更适合于随身携带的全新的音频技术.1986年,索尼研制成功了可单次写入的光盘---WO(Write Once Disc).1988年,在WO的基础上,索尼又发明了可多次檫写的磁光碟---MO(Magneto Optical Disc).MO技术的研制成功为索尼指明了方向.利用这种技术,不但可以对存储介质进行反复檫写,而且还可以使存储介质的体积进一步缩小.1989年,索尼音频技术部鹤岛克明领导的研发小组在当年的音响展会上展示了一种可以录音的CD原型产品.这种碟片使用了与MO一样的技术,这为后来的MD(MiniDisc)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1991年5月,一种崭新的存储介质---MD(MiniDisc)宣告诞生.碟片的规格被定制为直径64mm,录音时间74min,与一张CD相比,但面积仅为CD碟片的1/4.此外,ATRAC数字音频压缩技术也应运而生.为了确保最终产品的便携性能,减少携带过程中因震动造成的跳曲,一项基于半导体介质的防震记忆技术也被同时开发出来.这些技术的突破使未来的MD结合了磁带的可录制性、CD的高音质、高速随机播放和快速查找等优点,为MD随身听的未来勾画出了一幅宏伟的蓝图.同时索尼明确界定了CD和MD随身听的差异.CD用于闲暇时的音乐欣赏,而MD则是随时随地享受音乐.
1991年6月,世界第一台MD随身听样机完成,但是只作为概念机型而并未上市.
1992年11月,索尼MD的全线产品在日本上市,同时海外市场的销售也蓄势待发.第一部MD录放随身听---MZ-1、第一部单放MD随身听---MZ-2P、首次发售的MD录音盘片---MDW-60和88种由SEM(SONY Music Entertainment)发行的MD碟片摆放在了日本各大商店的货架上.当时,在索尼公司的帮助下,其他厂商以索尼的MZ-1为原型OEM了一批不同牌号的MD随身听,包括爱华(AIWA)AMD-100和在韩国销售的LG Goldstar MD-R1.同时期登场的还有飞利浦和松下(Panasonic)共同研发的DCC(Digital Compact Cassette,由飞利浦公司开发的一种家庭用数字盒式磁带录音机,音质听起来已跟CD唱机接近).但DCC在昙花一现之后便销声匿迹.此后,可录式的数码音频市场就由MD随身听独占.WALKMAN由此进入了MiniDisc的数码时代.
1993年1月,夏普(SHARP)推出首部带线控的MD随身听---单放型MD-D10.
1993年12月,世界上第二台录放型MD随身听---索尼MZ-R2上市。MZ-R2在索尼MZ-1的基础上有许多改进,比如增加了线控、芯片改良(ATRAC2.0)、10秒防震、电量显示等。索尼的第二台单放MD随身听---MZ-E2也于当年上市,该机具备了LCD显示的线控。
1994年1月,夏普推出了自己研发的首部录放MD随身听---MD-M11,代表着MD随身听的研发不仅仅是索尼在孤军奋战了。当时也有厂商推出MD-M11的OEM机型。
1995年,MD随身听的年销量达到了100万台。
1996年7月,索尼推出MZ-R4ST,子机和主机可以分开,设计独特,其主机的编辑功能接近功能强大的台式MD。
1996年11月,索尼发布的MZ-E30只有碟套般大小,而MZ-E50的厚度则是当时最薄的13.5mm。
1996年12月,索尼、夏普先后开发出了ATRAC 4.5版本的芯片和相对应的编码技术,但是并没有立即用在MD随身听上。MD的音质已经非常接近CD了。芯片技术的进步同时也促进了省电技术的发展,MD的播放时间开始突破10h(3月发布的夏普MD-S50)。
1997年,各厂商推出的MD开始多元化,MD百花齐放的时代来临了。
1997年2月,JVC推出一款奇异的MD录放机型---XM-R2,用类似于PDA的手写笔和触摸屏来输入或编辑曲目。
1997年3月,能储存24个电台的索尼MZ-F40随身听诞生,填补了带收音功能MD随身听的空白。
1997年10月,索尼MZ-E35是首款具备40s防震的MD随身听。
1998年,MD产品进入成熟期,无论在音质、款式、体积、总质量、功能、播放时间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准。该年MD随身听的年销量超过了500万台,其中销量最大的产品是索尼推出的MZ-R50(1997年10月发布)。这部被欧美玩家奉为MD随身听历史上经典机型的产品无论是音质还是功能的设计都非常成熟。
1998年5月,松下推出了有橡胶防护外壳的Shockwave系列MD随身听---SJ-SW9。它是第一款运动型MD随身听。
1998年10月,索尼推出体积小巧的新一代MD便携录放机MZ-R55,首次使用了镍氢电池,其LCD线控功能也非常强大。
1999年,ATRAC芯片已发展到第六代,制造商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产品外观和使用时间的改进上。MD随身听的体积进一步缩小,线控设计各式各样,成本也进一步降低。现在常用的MD配件---座式充电器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风靡的。也正是从这时起,MD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和接受。
1999年8月,夏普推出的MD-MT831成为了第一款配备座式充电器,可通过PC-Link套件来录制电脑上的数字音源,歌曲录制有淡入淡出功能的MD机型。
1999年9月,索尼推出了MZ-E75具备两个耳机插孔,被美称为“情侣机型”。蓝色款爱华AM-HX55从不同角度看会显现出不同的色彩,被称为“变色龙”。
1999年9月,先锋(Pioneer)公司发表PMD-MK1、PMD-MK2两款MD随身听(夏普MD-ST531的OEM版本),专为纪念米老鼠的20岁生日而制作。
2000年,在MP3随身听咄咄逼人的势头之下,索尼推出了ATRAC3编码技术,命名为MDLP(MiniDisc Long Play)。这种改进的编码技术在原有ATRAC编码基础上增大了压缩率,在牺牲一定音质的前提下大大缩小了ATRAC格式的文件占用的空间,使原有的MD碟片按压缩率的不同可容纳2~4倍的音乐。它的诞生为MD随身听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至于牺牲的音质,一般的用户根本就区分不出来,用这点音质上的损失换取使用上的实惠是非常成功的。
2000年1月,索尼推出的MZ-E7W是第一款带无线遥控的MD随身听。它创造性地把遥控同MD主机分离开来,通过一个腕戴的无线遥控器来实现对MD的操作。
2000年7月,第一款搭载MDLP的单放机型JVC XM-PX2000诞生.
2000年9月,第一款搭载MDLP的录放机型---索尼MZ-R900发布,改进型部分版本上出现G-Protection(G防震)功能。
2001年,NET MD、音轨分组(Group)、TYPE-R、杜比(DOLBY)耳机系统、D-class数字放大等技术出现在MD随身听上,标志着MD技术突破的又一个高潮的到来。
2001年6月,索尼发布了NET MD技术,它是一个快速制作MD碟片的解决方案。具备NET MD技术的MD随身听可以从个人电脑上直接下载ATRAC或者ATRAC3格式的文件到MD碟片上,MD的录音方式从真正意义上的录音变成了类似于MP3的文件下载,通过USB接口的传输,大大缩短了制作MD碟片所花费的时间。NET MD技术无疑是MD发展史上的又一项重要的成果。
2001年8月,第一部搭载了杜比耳机系统的单放机型夏普MD-ST880上市。
2001年8月,索尼MZ-R909上市,这是索尼第一次将用于台式MD机上的TYPE-R芯片用在随身听上。这种被称为TYPE-R的芯片可提高MD录音和解码的精度,以达到改善音质的目的。可惜TYPE-R只对标准的ATRAC编码起作用。也就是说,用户如果使用MDLP模式录制或者播放MDLP模式录制的歌曲,TYPE-R将失去作用。与索尼类似,松下也开发出了一种称为H.D.E.S的音质改善技术,同样是通过提升编码精度来达到提高音质的目的。
2001年9月,索尼公布了MZ-N1为主打的NET MD系列样机。
2001年12月,第一款NET MD机型MZ-N1上市,它配备了传输管理软件OpenMG Jukebox 2.2和可以显示全角日文汉字的改进型线控(RM-12ELK)。同月,夏普NET MD IM-MT880上市,从此步入电脑和MD互动的时代。
2002年,数字放大技术、虚拟耳机技术听觉引擎(VPT)、杜比耳机系统的应用使得MD随身听的音质再次飞跃。ATRAC3 PLUS格式的出现也为下一代NET MD做好了铺垫。
2002年4月,索尼运动型NET MD随身听---MZ-S1正式发售。该机为全天候的设计,表面有一层厚实的耐冲撞的塑胶防水外壳,能够有效地防止运动中的碰撞和抖动对机身带来的影响。该机也是历史上第一款运动型录放MD随身听。
2002年9月,夏普发布单放MD随身听---MD-DS8,首次在MD随身听上使用1BIT数字放大技术,而且同样搭载了夏普特有的杜比耳机系统。
2002年9月,索尼发布MD 10周年录放纪念机型随身听---MZ-N10和单放型MZ-E10随身听。MZ-N10和MZ-E10可以说集合了MD技术10年的精华。它还增加了一些新的特性功能,如对ATRAC3编码进行优化的TYPE-S芯片(仅MZ-N10)、营造环绕和空间效果的虚拟耳机技术听觉引擎音场技术、6段均衡器音效设定、Book Mark Track功能、内置锂电池、新型线控等,而且体积更加小巧。MZ-E10是目前世界上最小最轻的机型,搭载了数字放大功能。MZ-N10用SonicStage1.5取代了第一代NET MD使用的OpenMG Jukebox软件。
2003年2月,索尼发布MZ-B10、MZ-E510、MZ-E810SP、MZ-E610和MZ-E310。
2003年3月,索尼发布MZ-N510、MZ-N910、MZ-N710和MZ-NE410。
2003年4月,索尼发布MZ-NF810和MZ-NF610。
2004年1月,索尼发布划时代的MD产品---Hi-MD,提供高达1GB的存储容量。
2004年5月,索尼发布MZ-N920,具备Digital AMP数字放大、6段均衡、VPT音效引擎功能以及64倍速高速传输能力。
1998年10月,索尼推出体积小巧的新一代MD便携录放机MZ-R55,首次使用了镍氢电池,其LCD线控功能也非常强大。
1999年,ATRAC芯片已发展到第六代,制造商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产品外观和使用时间的改进上。MD随身听的体积进一步缩小,线控设计各式各样,成本也进一步降低。现在常用的MD配件---座式充电器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风靡的。也正是从这时起,MD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和接受。
1999年8月,夏普推出的MD-MT831成为了第一款配备座式充电器,可通过PC-Link套件来录制电脑上的数字音源,歌曲录制有淡入淡出功能的MD机型。
1999年9月,索尼推出了MZ-E75具备两个耳机插孔,被美称为“情侣机型”。蓝色款爱华AM-HX55从不同角度看会显现出不同的色彩,被称为“变色龙”。
1999年9月,先锋(Pioneer)公司发表PMD-MK1、PMD-MK2两款MD随身听(夏普MD-ST531的OEM版本),专为纪念米老鼠的20岁生日而制作。
2000年,在MP3随身听咄咄逼人的势头之下,索尼推出了ATRAC3编码技术,命名为MDLP(MiniDisc Long Play)。这种改进的编码技术在原有ATRAC编码基础上增大了压缩率,在牺牲一定音质的前提下大大缩小了ATRAC格式的文件占用的空间,使原有的MD碟片按压缩率的不同可容纳2~4倍的音乐。它的诞生为MD随身听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至于牺牲的音质,一般的用户根本就区分不出来,用这点音质上的损失换取使用上的实惠是非常成功的。
2000年1月,索尼推出的MZ-E7W是第一款带无线遥控的MD随身听。它创造性地把遥控同MD主机分离开来,通过一个腕戴的无线遥控器来实现对MD的操作。
2000年7月,第一款搭载MDLP的单放机型JVC XM-PX2000诞生.
2000年9月,第一款搭载MDLP的录放机型---索尼MZ-R900发布,改进型部分版本上出现G-Protection(G防震)功能。
2001年,NET MD、音轨分组(Group)、TYPE-R、杜比(DOLBY)耳机系统、D-class数字放大等技术出现在MD随身听上,标志着MD技术突破的又一个高潮的到来。
2001年6月,索尼发布了NET MD技术,它是一个快速制作MD碟片的解决方案。具备NET MD技术的MD随身听可以从个人电脑上直接下载ATRAC或者ATRAC3格式的文件到MD碟片上,MD的录音方式从真正意义上的录音变成了类似于MP3的文件下载,通过USB接口的传输,大大缩短了制作MD碟片所花费的时间。NET MD技术无疑是MD发展史上的又一项重要的成果。
2001年8月,第一部搭载了杜比耳机系统的单放机型夏普MD-ST880上市。
2001年8月,索尼MZ-R909上市,这是索尼第一次将用于台式MD机上的TYPE-R芯片用在随身听上。这种被称为TYPE-R的芯片可提高MD录音和解码的精度,以达到改善音质的目的。可惜TYPE-R只对标准的ATRAC编码起作用。也就是说,用户如果使用MDLP模式录制或者播放MDLP模式录制的歌曲,TYPE-R将失去作用。与索尼类似,松下也开发出了一种称为H.D.E.S的音质改善技术,同样是通过提升编码精度来达到提高音质的目的。
2001年9月,索尼公布了MZ-N1为主打的NET MD系列样机。
2001年12月,第一款NET MD机型MZ-N1上市,它配备了传输管理软件OpenMG Jukebox 2.2和可以显示全角日文汉字的改进型线控(RM-12ELK)。同月,夏普NET MD IM-MT880上市,从此步入电脑和MD互动的时代。
2002年,数字放大技术、虚拟耳机技术听觉引擎(VPT)、杜比耳机系统的应用使得MD随身听的音质再次飞跃。ATRAC3 PLUS格式的出现也为下一代NET MD做好了铺垫。
2002年4月,索尼运动型NET MD随身听---MZ-S1正式发售。该机为全天候的设计,表面有一层厚实的耐冲撞的塑胶防水外壳,能够有效地防止运动中的碰撞和抖动对机身带来的影响。该机也是历史上第一款运动型录放MD随身听。
2002年9月,夏普发布单放MD随身听---MD-DS8,首次在MD随身听上使用1BIT数字放大技术,而且同样搭载了夏普特有的杜比耳机系统。
2002年9月,索尼发布MD 10周年录放纪念机型随身听---MZ-N10和单放型MZ-E10随身听。MZ-N10和MZ-E10可以说集合了MD技术10年的精华。它还增加了一些新的特性功能,如对ATRAC3编码进行优化的TYPE-S芯片(仅MZ-N10)、营造环绕和空间效果的虚拟耳机技术听觉引擎音场技术、6段均衡器音效设定、Book Mark Track功能、内置锂电池、新型线控等,而且体积更加小巧。MZ-E10是目前世界上最小最轻的机型,搭载了数字放大功能。MZ-N10用SonicStage1.5取代了第一代NET MD使用的OpenMG Jukebox软件。
2003年2月,索尼发布MZ-B10、MZ-E510、MZ-E810SP、MZ-E610和MZ-E310。
2003年3月,索尼发布MZ-N510、MZ-N910、MZ-N710和MZ-NE410。
2003年4月,索尼发布MZ-NF810和MZ-NF610。
2004年1月,索尼发布划时代的MD产品---Hi-MD,提供高达1GB的存储容量。
2004年5月,索尼发布MZ-N920,具备Digital AMP数字放大、6段均衡、VPT音效引擎功能以及64倍速高速传输能力。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